2017最新中考动态

2017中考录取分数线

2017中考成绩查询、中考查分

2016扬州中考语文试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作者:佚名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6-10-1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6分)

丝绸之路上穿行千年植物

白雁

    ①丝绸之路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一条古代中国腹地连接亚非欧商业贸易的通道。经过这条通道,中西方互通有无。一些具有传奇色彩的植物,就通过这条通道传入了中国。

    ②黄瓜名称的改变就具有传奇色彩。黄瓜最初叫“胡瓜”,公元6世纪前传入中国。“胡瓜”为什么改叫“黄瓜”呢?原来隋炀帝因为有鲜卑血统而“讳胡”,所以将涉“胡”的字眼一律更换。按照五行学说,黄为土色,位在中央,因此黄色属于中央之色。隋朝以鲜卑血统入主中原,为了宣示隋皇室统治的正统性,才无视“黄瓜”之绿色而改为黄色

   

    ④其实,具有传奇色彩的植物还不止这些呢。大蒜的原产地是西亚和中亚,最迟在汉代传入中国。它的最初用途是和西方一样作为药用的,后来又变成了辟邪之物。原产于印度的甘蔗传入中国南方后,唐朝向印度学习熬糖法制作出了红糖。唐代宗年间四川一带人探索出了制作白糖的方法,然后再次传回到了印度。

    ⑤丝绸之路上穿行的植物还有很多。在这些植物传奇变化的背后,还有很多文化遗产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

    丝绸之路正以它博大的胸怀向世人述说着它的历史……

    (选自20157-8期《科学大众》,有删改)

14.结合全文,分析本文标题包含了哪些信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文章的“信息”自然是由文字来传递的。把标题“丝绸之路上穿行千年的植物”拆开来、合起来分析一下就可以解读其中的信息了。标题可以简单地拆解为“丝绸之路”、“穿行”、“千年”、“植物”等部分,逐一解读就可以了。4分,最好答4点。答案示例:丝绸之路是中西方互通有无的道路,②丝绸之路上的植物的穿行具有神奇色彩,③丝绸之路上的植物在互通有无的基础上得到了不断的改良,④丝绸之路上植物传奇变化的背后,有很多文化遗产的奥秘

15.文章分别从哪些角度说明了这几种植物的“传奇色彩”?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哪些角度”?先找文章中的“角度”:黄瓜名称的改变就具有传奇色彩(植物名称的改变),小麦的原产地是西亚和北非地区的两河流域(植物产地的改变),汉字演变(在汉字字形字义上的演变、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它的最初用途是……用法、提炼制作方法(植物用途的改变、新用途的探索开发与交流)……4分,还真伤脑筋,起码要答4点吧。参考答案:穿行的原因、传入的方式、历史信息、文化内涵、植物的变迁等角度

16.请指出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③段划线句——比如出土于中原黄河流域的甲骨文中有“来”和“麦”这两个汉字,就保存了小麦由西向东传入中原地区这一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信息。说明方法明显是举例子。说明小麦是“西向东传入中原地区”,传递了“历史信息”,增添了“传奇色彩”。参考答案:举例子,用具体的实例说明了小麦是外来植物,从而说明了丝绸之路上植物的穿行具有传奇色彩

17.阅读材料,谈谈你对第⑥节划线句子的理解。(4分)

材料:“申遗”是某国家或地区以某一特殊文化遗产价值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行为。申遗成功后,可使该遗产项目得到较好的保护。2014年中哈吉三国“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⑥段划线句——丝绸之路正以它博大的胸怀向世人述说着它的历史……材料中的关键词有“特殊文化遗产价值”“较好的保护”“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成功”,两句中的共同信息是“丝绸之路”。再结合“特殊文化遗产价值”“较好的保护”等词语,针对“丝绸之路”、“正以”、“博大的胸怀”、“它的历史”,“谈谈你的理解”就可以了。参考答案:丝绸之路历史悠久,是中西方文化和贸易交流的见证,这一项目申遗成功,必将进一步加强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的文化交流,扩大三国之间在文物保护方面的合作,进而使三国人民甚至整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更加密切

(四)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8分)

孙子的麦收

王旭

    乌云从南面的天空急急地飞过来,眼看就到头顶上了,大老刘急忙抱起塑料布往麦场里跑,今天收的麦子,不能被雨水冲了

    电话响了。谁的电话?真是添乱。哦,是儿子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城里工作,成了家,有了孩子。

    “爷……”

    “哎……是孙子哟。”大老刘心里灌了蜜,劳累顿时全散了

    “我今天收麦了!”孙子高兴地喊。

    大老刘一听,恁小的孩子能收麦上哪收麦城里有麦子收麦是很累人的活计,时间紧,天热,活计重,活计脏,一个麦收等于两个秋收,人们说“一麦两秋”就是说收麦活重。大太阳底下如火烤,麦秸上有一层厚厚的灰,手一动,灰便飞起来。还有小蠓虫子围着头飞来飞去,直打脸,往鼻子嘴里钻。

    “你——收麦?累不累?”“一点也不累。好玩着呢!”

    好玩?收麦子好玩?割麦时要蹲在熟透的麦子边,蹲累了,跪地上,跪累了,坐地上,一点点地往前欠着身子,一把一镰才割四指远,一天也就割亩把地。一天下来,浑身是灰,往床上一躺,像散了架子。

    “今天我和爸妈一起去体验农家乐了,妈妈还给我买了一身运动装,我穿上可好看了带上饮料,我最爱喝的。”

     “这不是旅游吗?”

    “差不多,你猜我割了多少麦子?”

    这一问难住大老刘了,孙子一天能割多少麦子呢?半亩不能,有一间房子大的一片儿就不少了。他想着。

    “猜不到吧。我割了二百六十棵麦子!”孙子很有成就感

    天哪,孙子能用棵来统计割麦的数量!

    “割那么多,累吗?”大老刘算是明白了,孙子是玩,不是收麦子

    “不累!妈妈一边给我打着伞,一边给我拿饮料,一会儿喂我一口,一会儿给我擦擦汗;爸爸接我割的麦子,我割一棵,爸爸计一棵一共二百六十棵!”

    大老刘没有回话,“噢”了一声。

     “爷,唐诗错了!就那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咋错了?”大老刘心里一疼,像是被谁狠狠地砸了一下赶紧问。

    “我觉得,收麦一点也不辛苦啊!我把麦棵交给加工人员,他给我打了二万零五十八粒麦子,可是哪有一点辛苦啊?所以‘粒粒皆辛苦’错了!

    乌云遮蔽了天空,远处传来了雷声。

    大老刘愣了半天,才说:“明天你回来帮爷爷割麦子吧。”

    第二天,艳阳高照,真是麦收的好天气!大老刘只带了孙子一个人下了田。只一会儿工夫,孙子就脸色潮红,汗珠直滴,动作也慢了下来,开始用求救的眼光看向爷爷。大老刘什么话也没说。孙子越割越慢,终于割不动了。大者刘指着孙子割下的麦子说:“你数一数,今天你割了多少粒麦子?”孙子看着自己浑身湿透的衣服那割下的一点点麦子,一下子呆住了……

    一进门,孙子就累得瘫倒在地上苦着脸说:“真是‘粒粒皆辛苦’啊……”看着孩子疲劳的样子,爸爸妈妈噌的一下脸红了,大老刘却高兴地笑了

    (选自2016年第7期《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8.请用合适的词在下列方框中写出“大老刘”的心理状态。(4分)

接到孙子电话时   → 听说孙子参加割麦时   → 听到孙子说劳动不辛苦时 → 听到孙子说“真是‘粒粒皆辛苦’啊”时  

【解析】“心态”——“心理状态”。文中句子有:“哎……是孙子哟。”大老刘心里灌了蜜,劳累顿时全散了(惊喜、欣喜、甜蜜)。大老刘一听,恁小的孩子能收麦?上哪收麦?城里有麦子?收麦是很累人的活计……(担心、吃惊、疑惑)“咋错了?”大老刘心里一疼,像是被谁狠狠地砸了一下,赶紧问(痛心、伤心)。大老刘却高兴地笑了(欣慰、高兴)。可见老人家的心态从“惊喜”到“担心”到“痛心”,再到“高兴”。当然,“同义词或近义词也可”

19.请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写作意图。(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写作意图”即目的,解释“为什么”的。划线句——收麦是很累人的活计,时间紧,天热,活计重,活计脏,一个麦收等于两个秋收,人们说“一麦两秋”就是说收麦活重。大太阳底下如火烤,麦秸上有一层厚厚的灰,手一动,灰便飞起来。还有小蠓虫子围着头飞来飞去,直打脸,往鼻子嘴里钻——写的是收麦的“很累人”,这是为什么?当然是与下文的“一点也不辛苦啊!”“‘粒粒皆辛苦’错了!”作铺垫的,为下文情感变化蓄势的,为孩子最终认识的转变伏笔的。参考答案内容上写出了收麦的艰苦,是很累人的活计,与下文孙子的“旅游”愉快的农家“收麦”形成鲜明的对比;结构上为下文孙子回家收麦子,体会到收麦子的辛苦做铺垫

2016扬州中考语文试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2017年中考信息不断变化,www.91zhongkao.com 91中考网提供的中考成绩查询查分、录取分数线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以相关招生考试部门的信息为准!